【隔江犹唱后庭花什么意思】“隔江犹唱后庭花”是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泊秦淮》中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话表面描写的是歌女在江对岸继续演唱《后庭花》这样的曲子,实际上是在借古讽今,表达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一、原文背景
“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杜牧的《泊秦淮》,全诗如下:
> 烟笼寒水月笼沙,
> 夜泊秦淮近酒家。
> 商女不知亡国恨,
> 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通过描绘秦淮河畔的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沉醉于享乐、不思进取的批判。
二、词句解析
| 词语 | 含义 | 作用 |
| 隔江 | 江的另一边,指对岸 | 表示距离遥远,暗示一种隔阂或忽视 |
| 犹 | 还是,仍然 | 表示持续不断的状态 |
| 唱 | 歌唱 | 表示行为动作 |
| 后庭花 | 《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的曲子,被视为亡国之音 | 象征腐败、奢靡、亡国的象征 |
三、深层含义
1. 历史典故:
- “后庭花”原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因其内容轻佻、艳丽,被认为是导致陈国灭亡的“亡国之音”。
- 杜牧借用这一典故,讽刺当时唐朝贵族沉迷于享乐、不思进取的现象。
2. 现实批判:
- “商女不知亡国恨”说明歌女并不了解国家兴亡,只是按部就班地唱歌。
- “隔江犹唱后庭花”则进一步指出,即使国家已经处于危机之中,人们依然沉浸在娱乐中,缺乏忧患意识。
3. 情感表达:
- 诗人通过对这种现象的描写,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社会风气的不满。
四、总结
| 内容 | 解释 |
| 出处 | 杜牧《泊秦淮》 |
| 字面意思 | 江对岸的人还在唱《后庭花》 |
| 深层含义 | 批判当时社会沉溺享乐、不思进取的现象 |
| 历史背景 | 借南朝陈后主“后庭花”的典故 |
| 作者意图 | 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与对社会风气的批评 |
五、结语
“隔江犹唱后庭花”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警醒。它提醒我们,在安逸中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在享乐中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杜牧用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历史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