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愎自用意思和来源是什么】“刚愎自用”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固执己见、不听劝告。这个成语虽然听起来有些负面,但在日常生活中却经常被用来描述一些性格较为倔强的人。下面将从含义、出处以及相关解释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成语含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刚愎自用 |
| 拼音 | gāng bì zì yòng |
| 释义 | 刚:固执;愎:任性;自用:自己做事,不听别人意见。指人固执己见,不接受他人意见,独断专行。 |
| 感情色彩 | 贬义词 |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批评或描述那些不听取他人建议、坚持己见的人 |
二、成语来源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无日,戒之以戒,而能有终,此其所以为贤也。今子反言曰:‘吾不欲战,吾不欲战。’其志则非也,其言则伪也。若以是为贤,则刚愎自用者皆可为贤矣。” |
| 原意 | 原文中的“刚愎自用”是用来批评楚国令尹子反在战争中固执己见、不听劝谏的行为。 |
| 演变 | 后来这一成语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表达,广泛用于形容人的性格缺陷。 |
三、相关词语对比
| 成语 | 含义 | 是否同义 |
| 固执己见 | 坚持自己的看法,不愿改变 | 是 |
| 一意孤行 | 指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 是 |
| 自以为是 | 认为自己是对的,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 是 |
| 谦虚谨慎 | 虚心接受意见,不自满 | 否 |
四、使用建议
“刚愎自用”虽然是一个贬义词,但在实际使用中要注意场合。它通常用于批评或讽刺某人缺乏灵活性、不愿接受建议。如果用于正面评价,可能会引起误解。因此,在写作或口语中,应根据语境合理使用。
五、总结
“刚愎自用”源于古代典籍,意指固执己见、不听劝告,带有明显的贬义。它常用于描述那些性格倔强、不愿听取他人意见的人。了解其来源与含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使用这一成语,避免误用或误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历史背景,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