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羞成怒的意思是什么】“恼羞成怒”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感到羞愧而变得愤怒,进而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或攻击性行为。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批评、指责或尴尬处境时,因无法接受现实而情绪失控。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恼 | 感到烦恼、生气 |
| 修 | 羞愧、难堪 |
| 成 | 变成、导致 |
| 怒 | 愤怒、发火 |
整体意思:因感到羞愧而引发愤怒的情绪,进而做出过激的行为。
二、成语来源
“恼羞成怒”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人之有志,不患其不能,患其不能自持;虽有小过,不致于大恶,然亦可耻也。若夫见人之过,不加劝戒,反生嫉妒,是为‘恼羞成怒’。”
虽然具体出处存在争议,但该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表达的是一种心理转变的过程。
三、用法与例句
| 用法 | 示例 |
| 作谓语 | 他被当众揭穿谎言,恼羞成怒,当场摔门而去。 |
| 作状语 | 面对批评,他恼羞成怒地反驳道:“你们根本不懂!” |
| 描述人物性格 | 她性格急躁,一旦被人指出错误,就容易恼羞成怒。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词语 |
| 近义词 | 无地自容、怒火中烧、气急败坏 |
| 反义词 | 心平气和、冷静理智、宽容大度 |
五、使用场景
- 日常交流:形容某人因尴尬或羞愧而情绪失控。
- 文学作品:刻画人物心理变化,增强故事张力。
- 社会现象:描述某些人在面对批评时的反应。
六、总结
“恼羞成怒”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反映了人类情绪变化的复杂性。它不仅揭示了人在面对负面情绪时的心理反应,也提醒我们在处理矛盾和冲突时,应保持冷静与理性,避免因一时情绪失控而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