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于怀是什么意思】“耿耿于怀”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对某件事情的持续牵挂或难以释怀的情绪。它通常带有负面情绪,表示一个人对过去发生的事情一直记在心里,无法放下。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耿耿于怀 |
| 拼音 | gěng gěng yú huái |
| 出处 | 出自《诗经·小雅·小弁》:“心之忧矣,于我归处。”后演化为“耿耿于怀”。 |
| 含义 | 心中有所牵挂,久久不能忘怀,多指对不愉快的事或未解决的问题念念不忘。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对某事的持续心理负担或情感困扰,常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 |
| 近义词 | 难以释怀、念念不忘、铭记在心 |
| 反义词 | 置之不理、释然、淡然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工作场合 | 他因为那次失败的项目一直耿耿于怀,影响了后续的工作状态。 |
| 家庭关系 | 她对父母当年的误解一直耿耿于怀,很少与他们沟通。 |
| 人际关系 | 他对朋友的背叛始终耿耿于怀,从此不再信任对方。 |
三、常见误用提示
1. 误用对象:不要将“耿耿于怀”用于正面事件,如“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耿耿于怀”,这种用法不符合成语的本意。
2. 搭配不当:避免说“耿耿于怀的是一个想法”,应说“耿耿于怀的是某件事”。
3. 语气过重:该成语常带负面色彩,若想表达积极情绪,可选用“记忆深刻”等词语。
四、总结
“耿耿于怀”是一个表达内心执着、难以释怀的成语,适用于描述对过往经历的情感牵绊。在使用时需注意其情感色彩和适用范围,避免误用导致表达不清或语义偏差。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耿耿于怀”的含义及其在实际语境中的正确使用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