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的第二段赏析】一、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以犀利的笔锋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对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与全盘接受的现象。第二段中,他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讽刺的语言,揭示了“送去主义”与“送来主义”的荒谬本质,并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
在这一段中,鲁迅首先指出“送去主义”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即把中国的文化遗产当作礼物送给别人,实际上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接着,他批评了“送来主义”,认为这是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表现,是被动接受而非主动选择的结果;最后,他提出“拿来主义”的理念,主张对外国文化进行有选择地吸收和改造,而不是盲从或排斥。
这段文字语言犀利,逻辑严密,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未来的思考,体现了鲁迅深刻的民族责任感和文化自觉意识。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文章出处 | 鲁迅《拿来主义》 |
| 段落位置 | 第二段 |
| 主要内容 | 批判“送去主义”与“送来主义”,提出“拿来主义”主张 |
| 核心观点 | 对外来文化应有选择地吸收,而非盲目接受或拒绝 |
| 修辞手法 | 比喻、讽刺、反问 |
| 语言风格 | 犀利、辛辣、富有批判性 |
| 思想内涵 | 强调文化自信与自主选择的重要性 |
| 现实意义 | 提醒人们在面对外来文化时保持理性与独立判断 |
| 作者态度 | 批判盲目崇拜与被动接受,倡导理性与创新 |
三、结语:
《拿来主义》第二段通过对“送去主义”和“送来主义”的剖析,展现了鲁迅对中国文化命运的深切关注。他提出的“拿来主义”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回应,更是对民族文化发展的深刻思考。这篇文章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