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浡牛溲词性】“马浡牛溲”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意是指马尿和牛粪,用来比喻无用之物或微不足道的东西。在现代汉语中,“马浡牛溲”多用于形容毫无价值、不值得重视的事物。
一、词性总结
词语 | 词性 | 说明 |
马浡牛溲 | 成语 | 由两个名词组成,整体为固定搭配,表示无用之物或微不足道的事物 |
二、详细解析
1. 词源与出处
“马浡牛溲”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马浡牛溲,人君不以为宝。”这里的“马浡”指马尿,“牛溲”指牛粪,皆为污秽之物。王符借此表达对当时社会上轻视人才、重利轻德现象的批评。
2. 词义演变
原本是具体事物的名称,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具有比喻意义的成语,常用于讽刺某些人或事物毫无价值,不值得重视。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较少出现在日常口语中。常用于批评某人行为低劣、思想浅薄,或指出某事毫无意义。
4. 感情色彩
属于贬义词,带有明显的讽刺意味。
5. 近义词
- 无足轻重
- 不值一提
- 微不足道
6. 反义词
- 举足轻重
- 价值连城
- 无价之宝
三、例句分析
- 例句1:
他提出的建议毫无新意,不过是马浡牛溲罢了。
分析: 此处“马浡牛溲”用来形容建议毫无价值,带有贬义。
- 例句2:
这些琐碎的小事,不过是马浡牛溲,不值得浪费时间。
分析: 表达对小事的轻视,强调其无意义。
四、结语
“马浡牛溲”作为一个成语,虽然字面意思较为生僻,但在文学和正式场合中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它不仅承载了古代文化中的讽刺意味,也反映了古人对事物价值的判断标准。在现代语言中,使用这一成语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解或误用。
总述:
“马浡牛溲”为成语,词性为名词性短语,常用于比喻无用之物,属贬义词,适用于书面语或文学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