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双规措施】“双规”是中国纪检监察机关在调查违纪违法案件过程中,对涉嫌违纪的党员干部采取的一种特殊调查手段。它是指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对被调查人实行“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进行谈话、询问或审查的一种制度性安排。该措施主要用于初步核实线索、查清事实、防止证据灭失或人员潜逃等。
“双规”并非法律上的正式术语,而是党内监督和纪律检查工作中的一个实践性概念。其适用对象主要是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涉及严重违纪、职务违法或涉嫌犯罪的人员。
“双规”是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时,对相关人员采取的一种限制人身自由、进行谈话或审查的措施。该措施强调“在规定时间和地点”接受调查,目的是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被调查人逃避责任或销毁证据。虽然“双规”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强制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具有较强的约束力。
双规措施简要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纪检监察机关对涉嫌违纪的党员干部采取的一种调查手段,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和地点接受谈话或审查。 |
适用对象 | 党员干部,尤其是涉嫌严重违纪、职务违法或犯罪的人员。 |
性质 | 非法律强制措施,属于党内监督和纪律检查工作的一部分。 |
实施主体 | 中央及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委员会等纪检监察机关。 |
时间与地点 | 被调查人需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接受调查,通常为单位内部或指定场所。 |
目的 | 核实问题、防止证据灭失、避免人员潜逃等。 |
法律依据 | 不直接依据刑法或刑事诉讼法,主要依据党内法规和纪检监察工作条例。 |
与“双指”的区别 | “双指”是法律程序中的强制措施,适用于犯罪嫌疑人;“双规”则属于纪律检查范畴,不涉及刑事司法程序。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双规”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纪律检查措施,虽非法律意义上的强制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推进,相关措施也在逐步规范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