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豆燃萁的故事】“煮豆燃萁”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历史典故,出自《世说新语·文学》。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三国时期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之间的兄弟争斗,寓意深刻的“同室操戈”之痛。
一、故事总结
“煮豆燃萁”原意是用豆子煮饭时,把豆茎(即豆萁)当作柴火来烧。比喻兄弟之间互相残杀、自相残害。这个典故最早见于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相争的无奈与哀伤。
故事背景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继位,而才华横溢的弟弟曹植则因才华出众而备受曹操宠爱。曹丕担心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便对他心存戒备。最终,在权力斗争中,曹植被贬,兄弟情谊尽失。
二、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故事来源 | 《世说新语·文学》 |
出处诗句 | 曹植《七步诗》 |
比喻含义 | 兄弟相争、自相残杀 |
背景人物 | 曹操、曹丕、曹植 |
历史时期 |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 |
故事寓意 | 强调亲情的重要性,反对内部争斗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形容家庭或团体内部矛盾 |
三、现实意义
“煮豆燃萁”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古代,但其背后所传达的情感和教训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家庭、职场还是团队合作,都可能面临类似“同室操戈”的问题。因此,学会沟通、理解与包容,避免因误解或利益冲突而伤害彼此,是每个人都应重视的课题。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仅了解了古代文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也从中汲取到了关于人际关系和情感处理的重要启示。